歡迎訪問中國商務信用招標投標網!
近年來,我國社會信用問題日益突出。全國人大代表、金絲猴集團董事長趙啟三建議,加快信用立法步伐,盡快頒布社會信用基礎法律。
我國目前年簽訂合同40億份,而履約的僅有50%左右。2018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超880億元。趙啟三認為,加快信用立法步伐,讓失信人受到應有的懲戒,有助于從根本上改善信用狀況。
趙啟三說,社會信任是創造經濟繁榮的基本前提,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信用經濟。失信行為嚴重影響市場經濟有序發展,也不利于國際商事交往。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新型治理方式的有效運行,迫切需要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體制。這一體制能夠有效化解市場交易中信用信息不對稱、“劣幣驅逐良幣”等問題,有助于規范市場秩序,降低交易成本,減少交易糾紛,激發市場活力。推進社會信用立法,就是要通過立法,確保以信用為核心的監管體制順利建成和有效實施,發揮信用體系推動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作用。
趙啟三表示,信用立法既涉及公權力與私權利之平衡,也涉及法律與道德之交叉;既需要國家的頂層設計,也需要社會主體通力合作;既要立足本土資源,也要具有國際視野。從我國社會信用發展現狀和實際需求出發,推進信用立法應堅持以下基本遵循:
凝聚各方力量實現社會信用體系共建共治共享。構建社會信用體系涉及部門多、領域廣,非單一主體難以實現。推進社會信用立法應當鼓勵各類相關利益主體參與立法過程并表達利益訴求,從而形成基于合意的立法均衡。因此,推進社會信用立法必須以共建共治共享為理念,凝聚各方力量,匯聚各方智慧,使各方主體廣泛參與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與實施。
借鑒參考地方立法和國外立法的先進經驗。各地都已出臺或正在制定地方信用法規,這為社會信用的國家立法奠定了良好基礎。立法部門要認真總結地方立法的經驗和不足。另外,域外發達國家的社會信用立法已經相對成熟,值得我國借鑒參考。
在信用立法過程中,應當著重把握信用主體信用信息利用與保護之間的平衡??梢詫π庞弥黧w的信用信息進行類型化區分,適用不同的公開、利用和保護規則;設置相應的安全等級和安全保密措施,保障社會信用信息采集、歸集、共享和使用全過程的安全;立法應充分保障信用主體的信用權益,明確賦予信用主體信息知情權、信息異議權、信息修復權及信息遺忘權。
依法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完善和構建這一機制應當立法先行,依法打造“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懲戒格局,進而使各類主體不能失信、不敢失信、不想失信。